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11-14 12:18:21 点击量: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江苏足球联赛,足球赛程,积分榜,城市足球队,业余足球,聚焦2025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提供实时赛程、积分榜、队伍信息、直播入口与报名指南,汇聚全省热爱足球的城市代表队,打造属于江苏人的足球狂欢!当国足的战绩再次让球迷深夜长叹,当中超联赛在资本退潮后显得步履蹒跚,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中国足球的“寒冬”里寻找一丝微弱的火光。
然而,就在我们几乎要将目光从这片熟悉的伤心地移开时,一个令人意外甚至有些错愕的消息,从马来西亚吉隆坡传来——在亚足联的官方舞台上,中国足球,竟然成了主角,而且还是被盛赞的那种。
就在最近的2025年亚足联草根足球大会上,足协官宣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的喜讯:由中国足协推荐的两个项目,从亚洲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斩获了两项分量极重的草根足球大奖。
这感觉,就像是习惯了在主科考试中全线溃败,却突然在美术和音乐课上拿了全校第一,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扬眉吐气。
来自四川成都三河村的谭杰,一个听起来无比陌生的名字,却拿下了“最佳草根足球领导者奖”。
时间拉回到2014年,当大多数人还在为中超的金元足球狂欢时,谭杰已经一头扎进了乡村的泥土里,在三河村硬是建起了两个标准足球场。
他把村里闲置的土地和农房,大刀阔斧地改造成足球主题的民宿和酒店;他以球场为核心,举办各种赛事和青训营,吸引着西南地区的足球爱好者们拖家带口地前来。
足球,不再只是场上90分钟的奔跑,它变成了游客手中的啤酒,变成了民宿老板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村里孩子们脚下的希望。
就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庄,硬生生被他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西南足球第一村”。
亚足联把奖颁给他,看重的不仅仅是那份长达12年的坚守,更是这种将足球与产业、热爱与生计完美融合的中国智慧。
如果说谭杰的故事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浪漫史诗,那么另一个获奖项目——青苗联赛,则是一曲集体主义的理想赞歌。
当各种青训机构都在抬高门槛,筛选“天才”时,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为U7到U14年龄段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零门槛”的稳定比赛平台。
这意味着不看你的天赋,不问你的出身,只要你爱踢球,想踢球,这里就有你的一席之地。
它的核心理念,不是培养下一个武磊,而是让成千上万个孩子,能享受到足球最纯粹的快乐,在每周固定的比赛中学会团队、规则和尊重。
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覆盖京、沪、津等六大城市,2025年参赛队伍超过400支,球员突破4000人。
亚足联的“草根足球奖”,有一个极其严格的定义,那就是纯粹的“Grassroots”,是面向最广泛的、非职业的普通大众。
而“村超”虽然火爆,但其本质更像一场全民狂欢的乡镇嘉年华,其社会意义和文化属性远大于其草根足球的竞技属性。
至于“苏超”,那就更不沾边了,很多退役的职业球员,甚至现役的职业球员都在里面“降维打击”,这已经脱离了“草根”的范畴,更像是一个商业化的业余顶尖赛事。
所以,亚足联的选择,其实是在给中国足球划出一条清晰的线:什么是热闹,什么是根基。
我们当然需要“村超”这样的赛事来点燃大众的热情,带动地方经济,但我们更需要像谭杰那样十几年如一日的耕耘者,需要像青苗联赛那样为孩子们铺路的“傻子”。
连续两年,在职业足球一片哀鸿遍野的背景下,中国的草根足球却能稳定地在亚洲之巅输出“中国方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讽刺又充满希望的信号。
它告诉我们,中国足球的病,或许不在于民众不爱,不在于没有天才,而在于连接“热爱”与“职业”之间的那座桥梁,塌了。
这些获奖的赛事和个人,说白了,跟足协的直接管理关系并不大,他们都是民间自发的力量,是那片看似贫瘠的土壤里,自己顽强生长出来的野草。
足协这次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推荐人”,把这些民间珍宝呈报了上去,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足协不仅仅是“推荐人”,更能成为“培育者”和“守护者”。
当我们的职业联赛还在为准入、欠薪等问题焦头烂额时,这些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城市角落的草根力量,却用最质朴的方式,为中国足球挣回了最宝贵的脸面。
这或许才是中国足球最真实的写照:顶层设计摇摇欲坠,但民间的火种,从未熄灭。
而我们未来的希望,恐怕不在于下一个归化球员是谁,不在于下一任国足主帅有多大牌,而在于,我们究竟有多少个“谭杰”,有多少个“青苗联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