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7-07 22:17:35 点击量: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江苏足球联赛,足球赛程,积分榜,城市足球队,业余足球,聚焦2025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提供实时赛程、积分榜、队伍信息、直播入口与报名指南,汇聚全省热爱足球的城市代表队,打造属于江苏人的足球狂欢!
随着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的热潮席卷全国,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凸显,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理想等科技大厂纷纷进场。
近日,阿里系三大品牌淘宝闪购、支付宝和花呗同日宣布冠名苏超,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支付宝冠名徐州队,花呗冠名无锡队,而从冠名开始,一场似乎经过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就开始了,“散装阿里”呼应起“散装江苏”,7月20日,常州队将对决徐州队,该场比赛更是被说成是“杭州德比”。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苏超作为省级业余足球联赛,场均观众突破1.5万,热点城市如常州、徐州、无锡等涌入大量球迷,线上线下流量快速聚集。互联网巨头看重的是这种“去中心化”的新流量入口,能突破头部流量天花板,拓展增长空间。
此次阿里系的策略就是玩“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超”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玩“梗式”的传播链条——自媒体造梗、官方接梗、全民玩梗。例如:“散装江苏”“十三太保”“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以及常州的笔画梗等等,这些热梗让苏超的话题性得到不断延续和加强,热度也越来越高。
阿里系此番冠名显然是在充分利用这一点,除了各自冠名不同城市球队,还同时使用了谐音梗以及自己造梗等多种方式制造话题。
例如,淘宝闪购发布了5条支持常州队的理由:常州队是全国网友一起淘到的宝,而我们是淘宝,缘分;阿里动物园一直想添条恐龙,众所周知,常州是地球上唯一的恐龙孵化基地;常州队就像是苏超的优惠券,淘宝闪购每天都送大额优惠券,我们都送得多,送得快;淘宝闪购助常州一臂之力,我们一起把失去的笔画都拿回来;淘宝闪购支持常州队,就像我们支持每个输过但没怕过的普通人。花呗冠名无锡队,则巧妙利用了谐音,官方喊出了“花呗有41天无息期,支持无锡”的口号。
6月13日,京东官宣成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6月20日,京东宣布与苏超宿迁队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宿迁足球队顶级战略合作伙伴。自6月13日起,用户只需登录京东APP,搜索苏超即可享受城市特产低价秒、万罐啤酒1分送、竞猜输赢得大奖等三重惊喜。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旨在通过“体育+电商+外卖”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广大球迷和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与实惠。
无论企业玩法如何,苏超无疑都已经成为大家不能放弃的一块营销战场。企业与城市之间深度融合,为企业的精准场景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持。刘兴亮表示,通过苏超,企业不仅可以提升品牌能见度,将流量引至线上平台与线下生态,就营销而言,苏超是一个高地,成本低、投资回报率高。
7月5日21时10分,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电子大屏显示出南京队对阵苏州队最终观赛人数:60396人!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苏超”单场观赛人数纪录,更创造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观赛人数新纪录。
截至6月21日,短视频平台#苏超、#苏超联赛等线亿次。调查显示,超九成(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涵盖职场人士、学生、农民、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其中非常了解的占近三分之一。58.5%的居民表示,关注“苏超”的根源是网络热点话题带动,关注人群中非传统球迷群体占比近八成。
巨大的关注度意味着苏超的商业价值也日益增长。截至6月27日,“苏超”赞助商总数已达26家,此外还有2家公益支持单位。公开资料显示,“苏超”赞助商分为总冠名商、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官方合作商、官方赞助商、官方供应商5个类别,官方赞助位价格从50万元已涨至300万元,成为“一席难求”的“香饽饽”。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从‘赛事’发展为‘赛市’,再由‘赛市’演变为‘赛势’,已然成为江苏活力四射的新名片与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苏超在促进消费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国家统计局的调研报告显示,赛事经济撬动消费,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超八成(80.4%)居民感受到赛事对日常生活和消费带来的积极影响。从受访居民对下半年的家庭消费预期看,58.9%的居民表示会因“苏超”增加体育方面(包括运动、培训、买装备等)的消费;65.5%的居民表示会因“苏超”增加文化旅游方面的消费。62.3%的居民会购买“苏超”周边衍生品,30.6%的居民有强烈意愿购买包含景区、餐饮、住宿折扣在内的“门票+文旅套餐”。
刘兴亮表示,苏超聚合了本地粉丝资源,激活了区域消费,证明了草根赛事也能撬动巨大的消费潜力,粉丝看球会带动吃喝玩乐需求,结合电商、生鲜、文旅等赋能形成“场+货+人”的协同消费闭环。苏超还首创“全民招商官”、数字藏品、NFT黄牌、无人机配送、电竞互动等各类玩法,推动了体育与科技、社交、文化深度融合,为扩大内需提供新模式。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